教学科研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师经验交流 > 正文 教师经验交流

教师经验交流---焦琳

发布部门: 党办 发布时间: 2017-04-27 10:43 浏览次数:

        谈及教学经验,虽说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10余年,仍常感经验欠缺、困惑颇多!特别是在众多优秀教师面前,深感自己还是一名学生,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今天,借助学校为我们搭建的这个经验交流平台,将自己从各位老师那里学习来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应用,简单做个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谈一下关于课堂管理的“人性化”
        1、外圆内方的课堂管理
        在教学中,常常涉及到教学秩序的管理,比如说劝阻学生上课吃东西、玩手机,迟到等等。说轻了,学生不当回事,说重了,容易引发冲突。对此,我的感受是,所有的要求要在上课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说清楚,这是立规矩的时候,而且说的时候要尽量艺术,要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严辞厉色。怎么艺术呢,要幽默而坚定。说到幽默,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比较一板一眼没什么幽默感的人,但幸运的是我身边有一群幽默有趣的老师,和他(她)们在一起我耳濡目染也偷学了一些,再活学活用到课堂上去。比如,对于上课吃东西和睡觉,我会笑着但态度坚定地对学生们说:“考虑到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个人是不反对你们上课吃东西的,但是有个要求,只能吃有营养的,什么是有营养的呢?在我看来只有牛排,而且吃的时候一定要用刀叉。还有睡觉,这也是长身体的需要,你们真想睡我也不反对,但是必须得盖被子,不盖被子不行。”同学们笑过之后,反而记得清楚,在我的课堂上既不能吃东西又不能睡觉。既规范了课堂秩序,又不让学生感到生硬和难堪。之后,再有学生带零食在教室吃,我都以不是牛排没营养为名让他们收起来,后来,有个调皮的男生带着包子到教室,我说没营养,他说是牛肉馅的,我就说,好吧,你若用刀叉切着吃,我就勉强同意,没刀叉,就收起来。他们试探过几回,发现我虽然每次都是笑着说,但态度很坚决,也就没人再作类似的试探了。
        再说玩手机,这个对我来说,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方法。我所能做的是,在阻止他们玩手机的时候,尽量在不激化矛盾的同时达到目的。比如,我会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告诉他们,“如果有人玩手机,我是绝对不会收手机的,我只收人。把人收上来干什么呢,在讲台上当我的助教,我讲到哪,你就在黑板上指到哪,万一哪个问题同学们没明白,你再负责解答一下。直到你发现下面有其他同学在玩手机,你把他收上来,接替你的工作,你下去。”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讲台是件绝对要避免的事,所以,只要我假意威胁一下“准备收人了”或者“xxx你再看手机就有机会成为我的助教了”,他们就会笑着赶紧把手机收起来。在这里,我想说明一下,课堂管理要常态化才能实现学生习惯正常化,只要我们坚持着做下去,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很多不良现象是可以逐步改善的。
        2、亲密有间的师生关系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特别有劲,反之,则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记得刚来学校时,一位老教师跟我说过,跟学生的交往,要把握分寸,既不能太远,让学生跟你有距离感,也不能太近,让他们无所顾忌,要既尊敬又喜欢。说实在的,这个度挺不好把握的,我总结的经验就是 “亲密有间”。
        所谓“亲密”,就是老师要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在明确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情感等方面的困难和困惑之后,以实际行动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和他们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在这方面,我始终认为张丹老师做的很好,她一直是我努力模仿却从未超越的榜样。张老师说过:“要像留意花开一样留意学生细微的美好,要做一个亲近学生,适应学生的老师”。对此,我深以为然,因此,在教学中,虽不能像班主任一样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但我会尽力记住学生们的名字和个性特点,细心留意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和每一次进步,并在课堂上点名表扬。当学生听到老师叫出她的名字时,会有一种亲近感,并且更容易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欣赏。而对于那些爱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旦发现你记住他名字了,他也会有所顾忌,不太敢恣意违反纪律。
        所谓“有间”,就是老师在课余时间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时刻不忘自己作为老师的身份,牢牢把握交往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目标上靠拢,而不能在交往中忘乎所以、丧失原则,甚至不知不觉中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可以说,老师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言传”,而课下的交往,则更多的是“身教”。因此,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往时,更应该在言谈举止方面把握好分寸,预定好规矩。比如说,我可以和大家一起为你庆祝生日,但我绝不能纵容你在生日宴上醉酒、抽烟;我可以跟你一起谈论学校和班级里的一些人和事,但我绝不能任由你口无遮拦的对某个老师或者同学进行攻击。
        总之,无论是“亲密”也好,“有间”也罢,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效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把握这个分寸和尺度的时候,也就没那么纠结了。
        其次,再谈一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入手,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有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所学的东西将来到了社会没什么用。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要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所以在教学中,我很注意教学内容与他们实际生活的联系,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我都会预设一个在未来工作或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场景和面临的问题,而今天所学的知识正是要解决这类问题。当学生们认识到这项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后,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进而推动学生自觉、主动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积极地获取知识。
        2、 用心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受人肯定和欣赏的需要,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如此,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平时受到的关注和赞赏更少,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夸奖,迸发出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要尽量贴近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一些经学生努力能解答的问题,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如果答对了,我就大张旗鼓的表扬,如果答错了,我也表扬一下他们积极的态度,使大家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在讲授市场营销课程中的微观市场环境分析时,涉及到供应商的内容,我就让学生讨论:如果毕业后你自己要开一间小小的蛋糕房,都需要采购什么?也就是需要哪方面的供应商?学生们就结合自己平时吃蛋糕或者在蛋糕房买蛋糕时的经历,七嘴八舌的说出面粉、水果、奶油、裱花袋、烤箱等等,最后居然说了几十种。再让她们说说作为老板,她们希望供货商在供货品质、价格、时间上有何表现?等大家讨论完了,我就赞赏她们具有当老板的潜质,以后选供货商时就是专业人士了,最后再将大家所说的进行归纳点评,学生们就愉快而又轻松的掌握了相关知识。
        3、 充分发挥小组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上的作用
        小组教学法,相信很多老师都在用,关于小组教学在探究式学习等方面的应用我就不赘述了。在此,我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简单说说我的思路。
        以1651班为例,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6人左右,因为小组成员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才能的展示。在成员组成上,尽量做到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结合,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相结合,避免组与组之间实力悬殊过大,由于这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水平、能力、个性特点有详细了解,因此,可以隔一段时间后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分配好后,组内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等。小组长作为整个团队的组织者,采取民主推荐、轮流担当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学习管理的机会,锻炼学生管理的组织能力。同时,对激发学生团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自主探讨氛围,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效果。
        记得有研究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能激发自尊心和荣誉感,并转化为个人的内生动力。因此,为激发她们的学习动力,我在小组间开展竞赛活动。将上课回答问题、课堂讨论、考勤、作业、玩手机、睡觉等所有加减分项目,全部纳入小组考核中,每月评比一次。为避免组内出现学习好的领悟快的学生一直发言,学习基础差的一直沉默这种情况,我要求小组要“弱者优先发言,组内成员提供帮助,强者最后总结”,鼓励不同程度的成员都要发言。对月度综合考评成绩好的小组,除个人平时成绩上有加分外,还由我出资购买勋章、小礼物等,在课堂上进行现场颁奖。东西不多,价格也不高,但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个别小组为了争月度冠军,一看到本组有人玩手机,不等我说就自己提醒,还逼着她们赶紧回答问题,为组里加分。当然,虽然我想了很多办法激励她们,总还是有一些沉默的学生,在荣誉和奖励面前不为所动,依然安静的看着其他人踊跃发言。对于她们,我只好将课堂问题设计成“必答题”和“抢答题”环节,抢答题,给那些积极踊跃的组以表现的机会;而必答题部分,则是轮到哪个组,哪个组必须思考回答,不能再保持沉默。通过这一系列方法,调动了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培养了她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从目前看,她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比最初接触她们时提高了很多,也算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最后,我想谈一下关于老师的“成就感”
        在坐的诸位老师可能很多都和我有一样的感受:一周八讲、九讲,甚至更多,带给我们身心上的疲惫,远远没有在课堂上,我们卖力的讲着,学生睡一片,玩手机一片,偶尔几个抬头望着你却面无表情、眼神空洞给我们的打击大,再遇到几个不听劝告,跟自己对着干的学生,那更是身心俱疲,成就感为零,严重影响工作热情。我有几次从这样的课堂上下来,充满挫败感,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工作到底有没有价值。后来,我终于认识到,这种挫败感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和对自己预订的目标过高造成的。当我们憧憬着学生们,至少是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听课认真,礼貌懂事,遵章守纪,我们讲课妙语连珠,满堂喝彩,气氛热烈。但拐回头看现实中的情况,不失望、不挫败才奇怪!怎么办呢?我就把这种理想状态定成最终目标,然后把这个目标分解一下,比如说,这节课我让认真听课的同学从六个变成了八个、十个,下节课那个整天手机不离手的同学抬头听讲了,再下节课我让那个长睡不醒的同学终于坐起来了,或者那群整天不回答问题的沉默的小伙伴也终于踊跃回答问题了,当通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这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后,我发现自己的挫败感也没那么强了,看着课堂上每个小小的进步,反而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并且这种成就感会成为一种信心和动力,推动自己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进步积累成了大进步,再对比一下最初上课的状态,我们会发现不知不觉中离最高目标又接近了一步。
        总之,从事教学工作数年来,在多位老师的指点帮助下,课堂教学的管理和组织有些收获,也受到学生的好评,但仍有诸多不足,还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和完善,也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正我的缺点,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